Hiero
- business_center
- account_balance
business_center知識與專長
person自我介紹
business_center工作經歷
business_center教育背景
回答1864
問題188
等答案212
您好,只要您累積到達最低付款額度NT$3,000時,將可申請兌換~ 兌換方式可採用台灣各大銀行與郵局、Paypal等方式(以屆時公告為主) 您可以參考:http://iask.tw/learning
咳嗽的食療具體的方法如下: 風寒咳嗽 : 1、生薑,紅糖,大蒜 患風寒感冒時,還伴有咳嗽,可以用生薑3~5片,小兒1~2片,大蒜7~10瓣,小兒2~3瓣,紅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鐘,把蒜頭的辣味煮掉,這樣效果好。 2、蒸大蒜水 取大蒜7~10瓣,小兒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蓋子,放入鍋中去蒸,大火燒開後改小火蒸15分鐘即可。 當碗裏的蒜水已不燙了,較溫時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溫,入脾胃,肺經,治療寒性咳嗽,腎虛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簡單。 3、麻油姜末炒雞蛋 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油熱後放入姜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倒入1個雞蛋炒勻,在臨睡前趁熱吃下,每晚吃一次,堅持吃上幾天,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4、梨,花椒,冰糖 梨一個,洗凈,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後,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對好,放入碗裏,上鍋蒸半小時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兒可分二次吃完。 蒸花椒冰糖梨對治療風寒咳嗽效果非常明顯。 風熱咳嗽 : 1、梨,冰糖,川貝一起蒸 梨1個洗凈,靠柄部橫斷切開,挖去中間的核後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貝10粒(小兒5~6粒),然後把梨上部拼對好,也可用牙籤插緊放入碗中,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兒分2次吃,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煮蘿蔔水 白蘿蔔洗凈切8~10片(小兒3~5片),放入小鍋內,再加大半碗水,燒開後改小火煮5分鐘,等水不燙了喝下,一日1~2次。 3、烤橘子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並不斷翻動,等到橘子冒熱氣,橘皮發黑就烤好了,稍涼後剝去皮,吃裏面溫熱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個,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 4、其他治風熱咳嗽的食物 點杮子,性寒,能清熱,袪痰,止咳,但一次只能吃1~2個,吃多了肚子會不舒服。 點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熱症,但適合夏天吃。 點枇杷,性涼,能潤肺化痰,止咳,適宜吐黃膿痰的人吃。 點荸薺,性寒,成人4~6隻(小兒2~3隻)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一碗水,大火燒5分鐘即可、喝荸薺水能化痰,清熱,對吐膿痰者效果好。 注意:咳嗽期間,辛辣,容易導致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肉,狗肉,烏骨雞,蠶蛹,魚,蝦,棗,桂圓,荔枝,核桃仁,櫻桃,辣椒等。 內傷咳嗽具體的做法如下: 1、煮山藥粥 做法:取山藥一段,去皮,節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內,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倒入小鍋內,放火上燒,一邊燒一邊攪,以防糊鍋底,當山藥燒開了,冒泡了,關火。 功效:最好是在空腹吃,山藥健胃,補肺氣,益腎精,滋養強壯,適合脾胃氣虛,肺腎不足所致的虛勞咳喘。但山藥內所含的澱粉酶,又稱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之效,這種澱粉酶怕高熱,在持久的高熱中久煎,功效可以喪失。 因此,在煎煮時,不可過久。此方法加工的山藥粥最適合嬰幼兒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還對小兒的厭食,虛汗多,流口水,氣虛膽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紅棗,白果 做法:取紅棗成人10粒(切開),小兒3粒,白果成人10粒,小兒2~3粒去殼,放入小鍋中,加上大半碗水,放火上燒,中火燒10分鐘即可。 吃法:讓孩子吃紅棗,白果,並喝水,每天一次,最好是每晚睡前吃。 功效:紅棗性溫,益氣補氣,健脾和胃,白果性平斂肺氣,定咳喘,並有固腎的作用,所以對一些久咳不愈,反復感冒,發燒,咳嗽,尿多,尿頻,遺尿的,每晚吃紅棗白果湯效果是很明顯的。
曹操(孟德)! 曹操當年因行刺董卓失敗逃亡而結識陳宮(公台),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也因此,此句成了曹操最成名的名言。
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記·越世家》:“範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說過這句話,但第一個說這句話的人不是韓信,是越王勾踐手下的大夫范蠡。 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所以能滅了吳國,要歸功手下的兩個大功臣,文的叫范 蠡,武的叫文種。 當吳國和越國打仗的時候,范蠡勸越王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反攻回去。他並且不辭千辛萬苦,走徧全國,尋訪美女,在浣紗溪畔找到了西施,把她獻給吳王,迷惑吳王,使他不能專心於國事。吳王迷美色,國勢日衰,而越國在勵精圖治之下,國力漸强,終於一舉發兵消滅了吳國,報了當年稱臣的恥辱。 這時范蠡雖然有功名富貴等著他去享受,可是他一點也不貪戀,隱居田野,過著閒雲野鶴一般的生活。 他並且寫了一封信給文種,勸他也早日離開宮廷,信的內容是這樣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說:你我都知道越王是個只可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想當年和吳國打仗時,我們和越王是患難之交,他對我們真是尊敬到了極點。可是一旦滅了吳國,我們若不及早引身而退,可能會惹來殺身慘禍啊!就像打獵時鳥兒都打光了,再好的弓也要被收起來;又譬如抓到了奔跑靈活的兔子,獵狗再沒有什麼用處了,就會被人宰來烹煮吃掉,是同樣的道理啊! 從此,「兔死狗京」、「鳥盡弓藏」就成了兩句有名的成語,形容一些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同時也可解釋成東西到了沒有用時就被丟棄。
《孫子兵法》關於“為將之道”的思想和論述 一、強調“五事”,把“將”的作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把它作為戰爭條件的“五事”(“道、天、地、將、法”)之一,作為衡量戰爭勝負標準的“七計”之一(“將孰有能”《計篇》)。在《謀攻》篇中指出:“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在《作戰篇》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將帥的作用和地位“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在《地形篇》中還把軍隊失敗的六種類型歸咎於將,即“故兵敗有走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這就啟示我們要充分認識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重大意義,確立“寧讓人才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才”,以及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第一戰鬥力的觀念,加快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援。 二、用“將”的五條標準,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選將用將,做一個“文能附眾,武能威敵”的將帥,歷來被作為關係國家安危的重要問題。孫子在《計篇》中把選將用將的標準概括為五條,即:“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要求指揮員既要有“智”,還要有“勇”;既要求他們“知彼知己”,還希望他們是 “善用兵者”(《謀攻篇》);既要求將帥有冷靜的頭腦,做到“靜以幽,正以治”(《九地篇》),提出“將不可慍而致戰”(《火攻篇》)。未來戰爭中,敵我雙方的較量將更多地反映在科技特別是人才的較量,這要求我們培養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必須是集軍事知識、技術、管理於一身的現代化“複合型”人才。 三、要求將帥不墨守成規,注重培養創新本領 將帥要善於謀形造勢、隨機應變,是《孫子兵法》通篇所追求的。“勢者,因利而制權也”(《計篇》),要求將帥要根據有利因素的不同,而機動改變對策;“故能而示使不能,……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計篇》),説明作戰制勝的要領需要靈活處之,不可能事先傳授;“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迴圈之無端,孰能窮之”(《勢篇》),借用聲、色、味、戰的變化無窮,強調善於用兵之人,變化如日月運作、如四季轉換;“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篇》),提示取得勝利的辦法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模式,不會一成不變。這就啟示我們,注重創新,培養“通於九變之利”的高素質人才。 四、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思想 孫子在《計篇》中,將為將之道概括為“智、信、仁、勇、嚴”,其中“仁”和“嚴”,就點明瞭作為將帥既要有“仁愛之心”,又要有嚴明的軍紀。他在《行軍篇》中也指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這集中反映了孫子對將帥要堅持“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為核心的治軍思想。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就要處理好獎賞與懲罰、教育與紀律、堅強的思想政治工作與鋼鐵般的組織紀律等之間的關係。既要“令之以文”,真正關心愛護部屬,“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地形篇》),用愛護子女一樣的愛心和愛護眼睛一樣的細心去真心對待部屬、愛護士兵,不斷增強部隊的凝聚力,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達到“令民與上同意也”、“上下同欲”的目的,才能達到“可與之赴深溪”、“可與之俱死”的境界。又要“齊之以武”,堅持依法從嚴治軍。孫子在《計篇》中指出:“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並説“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現代戰爭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導致戰爭的失敗。這就更要求我們強化依法從嚴治軍的意識,維護軍法的嚴肅性和神聖不可侵犯性,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用嚴格的法規和鐵的紀律規範部隊的行動,確保軍隊高度的集中統一,確保未來戰爭的勝利。
話題25
門診表
威士忌
生活
健康
旅遊
家事
購物
生活知識
花鳥蟲草
音樂
已幫助的人數
42883人
知識履歷瀏覽人數
5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