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解釋是什麼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最佳回答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乃是出自《六祖壇經》,《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惠能禪師,俗姓盧,是一位漢傳佛教「禪宗」這派系的祖師,世稱禪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惠能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禪宗史上因此而有「南頓北漸」響亮之稱。
由於是先有神秀禪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才有惠能禪師的這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相呼應。
以下這段要解禪意了:
禪宗是一門專門在修「禪定」的法門,所以平時的鍛鍊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可以達到「明心見性」這種境界。
文中神秀禪師這首以為「心體清淨,體與佛同」,時時打掃照看,便不會有外來的干擾。但是惠能禪師這首以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契覺性」,身和心都是不存在的假名,哪裡來的塵埃能干擾你呢?
一看到這樣的分析,哪首佛偈給人感覺較高竿呢?高下立判。所以據說惠能後來能當上六祖,當時這首佛偈佔了很大的因素,我個人是偏向兩首都是他創作的這種說詞。
2017/04/29
共有5人贊同

相關問題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熱門問答
AI問題
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