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羅馬天主教會”?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個回答
天主教會(希臘語: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2世紀初[2]。直譯「至公教會」。καθολικην一詞的含義是全體、普世[3],這個詞和「至一」「至聖」「宗徒」幾個元素組成「大公教會」,用作稱呼正統基督教會。因通常用「至公」一詞簡稱,故兩者等同。在使徒信經中有一條是「我信聖天主教會」(聖公教會)。
天主教會認為伯多祿(彼得)接受耶穌基督的託付建立教會,成為教會的基石。他親自建立羅馬教會,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並在這個職位上領導各地教會。此後沿襲下來的羅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會的領袖地位。因此大公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是以羅馬主教為領袖的普世真教會。新教否認其一脈相承的觀點,認為耶穌基督沒有委託彼得稱為教會的基石,彼得也沒有建立羅馬教會,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份之後,羅馬主教的地位在西羅馬帝國繼續得到鞏固,但在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漸漸上升,與羅馬主教常常分庭抗禮。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後,東方教會以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為首,使用正統教會的名稱,西方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首,繼續使用大公教會的名稱。
16世紀出現宗教改革運動,宗教改革者常使用「羅馬教會」的名稱來稱呼此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羅馬公教」等別名由此而來。天主教自己較少使用這樣的稱呼。
2015/02/28
還沒有人推

相關問題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熱門問答
AI問題
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