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儀之爭”是怎麼回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個回答
中國禮儀之爭,指17世紀至18世紀西方天主教傳教士就中國傳統禮儀是否與天主教義相容,從而和清王朝在學術和政治上發生的衝突[1][2]。在天主教內先後有兩種看法,耶穌會認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儀式,與天主教教義相容,在一定範圍內,是應該被容忍的;而以道明會和方濟會則認為這與天主教教義相悖,不可容忍,並因此向羅馬教宗請示報告。
在道明會建議下,羅馬教廷在1645年通過通諭,禁止中國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後在耶穌會的遊說下,羅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這個禁令。[1]這個風波曾一度使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包括日本[3]和印度[4]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響。
在這場衝突中,清朝統治者和羅馬教廷的幾個教宗(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來越大,最終使得羅馬教廷進行了直接干預。雖然到了後期,道明會和方濟會已不像當初激烈反對耶穌會的思想,但羅馬教廷始終持強硬態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達諭令禁止教徒進行祭祖祭孔的儀式。1742年,本篤十四世重申禁令,並禁止一切的辯論。[1]
在兩個世紀後的1939年,羅馬教廷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庇護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頒布了一項諭令,同意教徒進行祭祖儀式和祭孔儀式。後來,在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認可,成為教義的一部分。[1]
2015/03/04
還沒有人推

相關問題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 wifi
熱門問答
AI問題
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