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
編輯 鎖定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英語:the 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國(Thailand)。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但於“九八經濟危機”中受重大挫折,之後陷入衰退和停滯。是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是經濟的主要部門。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1]
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2]
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
泰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和創始國之一,同時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和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泰國洪災已致32人遇難,系40年來最嚴重洪災
2017-08-14 18:08

14日,泰國內政部公佈的資料顯示,7月初至今泰國東北部及北部地區洪災持續肆虐,共有44個府受到影響,已造成32人死亡。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廳長差猜當天表示,截至目前本次洪災共影響185萬人,有4129棟房屋、近80萬頭牲畜和60多萬公頃農業用地受災。其中,沙功那空府災情最嚴重,11人在洪災中死亡,超過10萬公頃農業用地受到影響。...詳情
相關新聞
內容來自

- 中文名稱
- 泰王國[3]
- 英文名稱
- Kingdom of Thailand
- 簡 稱
- 泰國
- 所屬洲
- 亞洲
- 首 都
- 曼谷[3]
- 主要城市
- 清邁、清萊、普吉、芭提雅等
- 國慶日
- 1927年12月5日[3]
- 國 歌
- 《泰王國歌》
- 國家程式碼
- THA
- 官方語言
- 泰語[3]
- 貨 幣
- 泰銖(THB)
- 時 區
- UTC+7
- 政治體制
-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 國家領袖
- 國王:拉瑪十世;總理:巴育·詹歐差[4]
- 人口數量
- 6886萬(2016年)[5]
- 人口密度
- 134.8人/平方公里(2016年)[5]
- 主要民族
- 泰族
- 主要宗教
- 上座部佛教
- 國土面積
- 513,120平方公里
- 水域率
- 0.4%
- GDP總計
- 4068.40億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5]
- 人均GDP
- 5908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66
- 國際域名縮寫
- .th
- 道路通行
- 靠左駕駛
- 國家格言
- 民族、宗教、國王
- 國 花
- 睡蓮
- 國 寶
- 亞洲象
- 國 樹
- 桂樹
- 國 鳥
- 火背鷳
- 標誌性建築物
- 泰式涼亭
- 氣 候
- 熱帶季風氣候
- 人類發展指數
- 0.722(世界第89,2014年)
- 最大機場
- 曼谷國際機場
- 中文古稱
- 暹羅
泰國歷史沿革
泰國素可泰時期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
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
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是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公元1238年到1356年)的都城,素可泰在泰語中意為“幸福的黎明”,原來只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後來當地泰族人起義,奪城掠地,在這裡建立起泰國的開國王朝。歷史記載,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尤其是蘭甘杏大帝在位時首創泰國文字和暹羅最早的宋加洛陶瓷業,開創了泰國曆史的新紀元。[6]
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
泰國大城時期
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泰國也不例外。
1350年,烏通王在大城府建都,脫離素可泰王國宣佈獨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國,不久吞併素可泰王國,被中國明朝封為暹羅國王。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大城,阿瑜陀耶王國滅亡。[7]
大城時代歷417年,共有33位君主。
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
鄭和南下時留暹邏者甚多。明初,中國的海外活動是非常頻繁的。明成祖為宣揚國威,曾派鄭和率領艦隊,南巡七次,走的是西洋航線。暹邏位於越南至馬來西亞的海程之中,為必經之地。當時,東南亞各地已有華人商賈,居處其間。隨鄭和南下的馬歡,著有《瀛涯暹勝覽》一書,其中記述暹邏的情形道:"國周千里,外山崎嶇,內地潮溼。土瘠少堪耕種,氣候不正,或寒或熱。其王居之屋,頗華麗整潔。民庶房地造如樓,一不通板,卻用檳榔木劈開如竹片樓,密擺用藤扎縛甚牢固。上鋪藤簟竹蓆,竹臥食息皆在其上。王者之扮,用白布纏頭,上不穿衣,下圍絲嵌手巾,迦以錦綺壓腰。出入騎象或乘轎。一人執金柄傘,茭草葉做,甚好。王崇信釋教。國人為僧為尼姑者甚多。僧尼服色與中國頗同。亦住庵觀,持齋受戒。其俗凡事皆是婦人主掌。其國王及下民,若有謀議輕重買賣一應鉅細之事,皆決於妻。
從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
大城的君主從一開始就接受了高棉文化的影響。他們不再是素可泰王朝時父親般慈善、平易近人的君主,而是專制帝王,並採用神王的頭銜。在這個時期的早期,大城的統治向鄰近的泰公國擴張,並與其鄰國發生衝突。17世紀時,暹羅開始同西方國家建立外交和商業關係。
1767年,緬甸入侵成功攻陷了大城。儘管緬甸人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對暹羅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年輕的鄭信將軍和他的隨從突破了緬甸人的重圍,逃到了尖竹汶。大城淪陷七個月後,他和他的軍隊乘船返回到都城,趕走了緬甸駐軍,收復了大城。
泰國吞武裡時期
阿瑜陀耶王國滅亡後鄭信重建王國,將首都南遷至吞武裡。[7]
鄭信將軍決定將都城從大城遷移到靠近海的地點,這樣有利於對外貿易,保證武器的採購,並且萬一緬甸重新進犯,便於防守和撤退。他在湄南河西岸的吞武裡建立了新都城。鄭信的統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城淪陷後缺少中央權威導致王朝迅速瓦解,鄭信統一各府的統治覆滅了。
泰國曼谷時期
鄭信死後,查庫裡將軍成為查庫裡王朝的第一世國王,即拉瑪一世,從1782年統治到1809年。他即位的第一項舉措就是將王室都城從吞武裡遷到河對岸的曼谷,並建造了大王宮。拉瑪二世(1809-1824)繼續修建工作。拉瑪三世國王(1824-1851)重新開始了同西方國家的聯絡,並發展同中國的貿易。“國王與我”中的拉瑪四世國王(1851-1868)與歐洲國家締結條約,避免淪為殖民地,並建立了現代泰國。在他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社會和經濟改革。
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
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達成利益妥協,間接使得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國王(1869-1910)繼承父親進行改革,廢除奴隸制,改進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拉瑪六世國王(1910-1925)推行義務教育其他教育方面的改革。拉瑪七世國王(1925-1935)統治期間,泰國從君主專制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政體。
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泰國國王於1933年退位,由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國王繼位拉瑪八世(1935-1946)。1939年6月由暹羅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39年起實現民主政治制度。1946年6月9日拉瑪八世在王宮不幸遭槍擊身亡,而王弟年僅19歲的普密蓬繼承王兄王位,成為拉瑪九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暹羅傾向日本,1941年被日本佔領,宣佈加入軸心國。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和暹羅簽訂《日泰攻守同盟條約》。1942年1月25日泰國宣佈向英美宣戰,日本曾將部份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佔領地割讓給暹羅。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暹羅隨即在翌日宣佈“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暹羅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1949年改名泰國。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泰國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在東南亞地區,泰國亦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首都曼谷是該區域中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都會區。另外,泰國是東盟始創國之一,亦在東南亞區內事務有積極的參予。[1]
2016年10月13日,泰國國王普密蓬在曼谷詩里拉吉醫院去世,享年88歲。
泰國行政區劃
泰國行政區
泰國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現有76個府。府下設縣、區、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級直轄市。
泰國行政區劃

府名 | 泰文府名 | 面積(平方千米) | 首府城鎮 |
---|---|---|---|
曼谷直轄市 | 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และปริมณฑล
| 1,569 | 曼谷市 |
北欖府 | สมุทรปราการ | 1,004 | 北攬市 |
暖武裡府 | นนทบุรี | 622 | 暖武裡市 |
柏叻市 | |||
巴吞他尼府 | ปทุมธานี | 1,526 | 巴吞他尼 |
大城府 | 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 2,557 | 大城市 |
紅統府 | อ่างทอง | 968 | 紅統 |
華富里府 | ลพบุรี | 6,200 | 華富里 |
信武裡府 | สิงห์บุรี | 823 | 信武裡 |
猜那府 | ชัยนาท | 2,470 | 猜那 |
北標府 | สระบุรี | 3,577 | 北標 |
那空那育府 | นครนายก | 2,122 | 那空那育 |
春武里府 | ชลบุรี | 4,363 | 春武裡 |
羅勇府 | ระยอง | 3,552 | 羅勇市 |
尖竹汶府 | จันทบุรี | 6,338 | 尖竹汶 |
達叻府 | ตราด | 2,819 | 達叻 |
北柳府 | ฉะเชิงเทรา | 5,351 | 北柳 |
巴真府 | ปราจีนบุรี | 4,762 | 巴真 |
沙繳府 | สระแก้ว | 7,195 | 沙繳 |
呵叻府 | นครราชสีมา | 20,494 | 呵叻市 |
武裡南府 | บุรีรัมย์ | 10,323 | 武裡南 |
素輦府 | สุรินทร์ | 8,124 | 素林 |
四色菊府 | ศรีสะเกษ | 8,840 | 四色菊 |
烏汶府 | 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 | 15,745 | 烏汶市 |
益梭通府 | ยโสธร | 4,162 | 耶梭通 |
猜也奔府 | ชัยภูมิ | 12,778 | 猜也奔 |
安納乍能府 | อำนาจเจริญ | 3,161 | 安納乍能 |
廊磨喃蒲府 | หนองบัวลำภู | 3,859 | 廊莫那浦 |
孔敬府 | ขอนแก่น | 10,886 | 孔敬市 |
烏隆府 | อุดรธานี | 11,730 | 烏隆市 |
黎府 | เลย | 11,425 | 黎 |
廊開府 | หนองคาย | 7,332 | 廊開 |
瑪哈沙拉堪府 | มหาสารคาม | 5,292 | 瑪哈沙拉堪 |
黎逸府 | ร้อยเอ็ด | 8,299 | 黎逸 |
加拉信府 | กาฬสินธุ์ | 6,947 | 加拉信 |
色軍府 | สกลนคร | 9,606 | 色軍 |
那空帕農府 | นครพนม | 5,513 | 那空帕農 |
莫達漢府 | มุกดาหาร | 4,340 | 莫達漢 |
汶幹府 | บึงกาฬ | 汶幹 | |
清邁府 | เชียงใหม่ | 20,107 | 清邁市 |
南奔府 | ลำพูน | 4,506 | 南奔 |
南邦府 | ลำปาง | 12,534 | 南邦市 |
程逸府 | อุตรดิตถ์ | 7,839 | 程逸 |
帕府 | แพร่ | 6,539 | 帕 |
難府 | น่าน | 11,472 | 難 |
帕堯府 | พะเยา | 6,335 | 帕堯 |
清萊府 | เชียงราย | 11,678 | 清萊市 |
夜豐頌府 | แม่ฮ่องสอน | 12,681 | 夜豐頌 |
北欖坡府 | นครสวรรค์ | 9,598 | 北欖坡市 |
烏泰他尼府 | อุทัยธานี | 6,730 | 烏泰他尼 |
甘烹碧府 | กำแพงเพชร | 8,608 | 甘烹碧 |
達府 | ตาก | 16,407 | 達 |
素可泰府 | สุโขทัย | 6,596 | 新素可泰 |
彭世洛府 | พิษณุโลก | 10,816 | 彭世洛市 |
披集府 | พิจิตร | 4,531 | 披集 |
碧差汶府 | เพชรบูรณ์ | 12,668 | 碧差汶 |
叻丕府 | ราชบุรี | 5,197 | 叻丕 |
北碧府 | กาญจนบุรี | 19,483 | 北碧 |
素攀武裡府 | สุพรรณบุรี | 5,358 | 素攀武裡 |
佛統府 | นครปฐม | 2,168 | 佛統市 |
龍仔厝府 | สมุทรสาคร | 872 | 龍仔厝市 |
夜功府 | สมุทรสงคราม | 417 | 夜功 |
佛丕府 | เพชรบุรี | 6,225 | 佛丕 |
巴蜀府 | ประจวบคีรีขันธ์ | 6,368 | 巴蜀 |
洛坤府 | 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 | 9,943 | 洛坤市 |
甲米府 | กระบี่ | 4,709 | 甲米 |
攀牙府 | พังงา | 4,171 | 攀牙 |
普吉府 | ภูเก็ต | 543 | 普吉市 |
素叻府 | สุราษฎร์ธานี | 12,892 | 素叻市 |
拉農府 | ระนอง | 3,298 | 拉農 |
春蓬府 | ชุมพร | 6,009 | 春蓬 |
宋卡府 | สงขลา | 7,394 | 宋卡市 |
合艾市 | |||
沙敦府 | สตูล | 2,479 | 沙敦 |
董里府 | ตรัง | 4,918 | 董裡市 |
博達倫府 | พัทลุง | 3,425 | 博達倫 |
北大年府 | ปัตตานี | 1,940 | 北大年 |
也拉府 | ยะลา | 4,521 | 也拉市 |
陶公府 | นราธิวาส | 4,475 | 陶公 |
泰國首都
曼谷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大都市,依然保留著標誌輝煌傳統的名勝古蹟。金碧輝煌的大王宮、鏤金鑲玉的玉佛寺、莊嚴肅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勝古蹟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使遊人流連忘返。人口約800萬(2014年)。
泰國地理環境
泰國位置
泰國位於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泰國灣(太平洋),
泰國及其周邊
西南瀕安達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交界,東南與柬埔寨為鄰,疆域沿克拉地峽向南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其狹窄部分居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

泰國地形

北部山區叢林、中部平原的廣闊稻田、東北部高原的半乾旱農田,以及南部半島的熱帶島嶼和較長的海岸線。國境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變,可分為西﹑中﹑東﹑南四個部分。
東北部是呵叻高原,這裡夏季極乾旱,雨季非常泥濘,不宜耕作。中部是昭披那河(即湄南河)平原。由曼谷向北,地勢逐步緩升,湄南河沿岸土地豐饒,是泰國主要農產地。曼谷以南為暹羅灣紅樹林地域,漲潮時沒入水中,退潮後成為紅樹林沼澤地。泰國南部是西部山脈的延續,山脈再向南形成馬來半島,最狹處稱為克拉地峽。
泰國的一般大眾習慣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將北部視為“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暹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狹長地帶則代表了“象鼻”。[2]
泰國氣候
泰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
泰國主要城市概圖
24~30℃。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一般在20~35左右。[9]
泰國自然資源
泰國礦產
泰國礦產資源分為三類,即燃料礦、金屬礦和非金屬礦。燃料礦有天然氣、石油、煤炭和油頁岩。金屬礦有錫、鎢、銻、鉛、錳、鐵、鋅、銅及鉬、鎳、鉻、鈾、釷等。非金屬礦有螢石、重晶石、石膏、岩鹽、雜鹽(光鹵石)、磷酸鹽、高岑土、石墨、石棉、石灰岩和大理石等。[10]
燃料礦
80年代以來,泰國在泰國灣和內陸先後發現了天然氣和石油。據民辦銀行估計,泰國天然氣的最大儲量為5465億立方米,石油(包括天然氣冷凝液)的最大儲量為1.64億噸。在已發現的15個氣田和油田中,天然氣的總儲量3659.5億立方米,石油(包括天然氣冷凝液)總2559儲量萬噸。泰國煤炭主要是褐煤和煙煤,總儲量15億多噸,其中證實的儲量8.6億噸,可能儲量6.8億噸。煤炭資源大約80%分佈在北部的清邁、南奔、達府、帕府和程逸一帶,其餘分佈在南部的素叻他尼、董裡、甲米和東北部的柯叻、加拉信府。[10]
金屬礦
錫是泰國最重要的礦產,儲量150萬噸,居世界之首。
錫礦主要分佈在南部的春蓬、拉廊、攀牙、普吉、素叻他尼、洛坤、董裡、宋卡、也拉和北大年等府。泰國錫礦為二氧化錫礦,多數是黑色和棕色礦,其餘為紅色,黃色礦,錫礦中多有鈦鐵礦、鋯石、獨居石、鎢、鈮鐵礦等伴生。
鎢是僅次於錫的重要礦產品,主要分佈在清萊、清邁、夜豐頌、帕、達、南邦、北碧及南部洛坤、巴蜀、普吉等錫礦產地,主要有白鎢礦和錳鐵鎢礦,還有鎢錳礦和鎢鐵礦,蘊藏在從北至南的西部山脈地帶的火成岩及花崗岩中。
銻礦分佈在南奔、南邦、帕、達素叻他尼、春武裡、董裡、洛坤、佔他武裡和北碧等府,主要有輝銻礦和黃銻礦。幾乎各府都有鐵礦,已探明的儲量為4673萬噸,有赤鐵礦,磁鐵礦和褐鐵礦。方鉛礦儲量不多。
鋅礦主要分佈在達、北碧、黎三個府,有閃鋅礦、菱鋅礦、異極礦和紅鋅礦四種。
銅礦主要分佈在柯叻、程逸、黎和孔敬四府,有黃銅礦、藍銅礦、孔雀石、赤銅礦。
錳礦種類很多,主要有軟錳礦、硬錳礦、菱錳礦、薔薇輝石、還有水錳礦、隱鉀礦和褐錳礦。南奔、那拉惕瓦、羅勇、黎、南邦等府均有分佈。
其他金屬礦的分佈地為:佔他武裡和巴真有鉬、鎢、鈣礦和鎳礦,程逸有鉻鐵礦、宋卡、素叻他尼、烏太他尼府有鈾礦,巴蜀、拉廊、普吉等府有釷礦。[10]
非金屬礦
泰國是世界螢石的重要產地,螢石儲量約1150萬噸;重晶石儲量3553萬噸。石膏產地在披集、那空素旺、南邦、柯叻、程逸、素叻他尼等府。岩鹽分佈在東北部猜也蓬,柯叻、瑪哈沙拉堪、烏汶和烏隆等府,儲量29億噸;碳酸鉀則在上述產地的岩鹽層之間,僅猜也蓬府的儲量有2.4億噸。
其它非金屬礦產於以下各地:叻武裡、巴蜀、南邦府有磷酸鹽。南邦、程逸、拉廊等府有高岑土。佔他武裡、清邁、巴蜀府有石墨。程逸府有石棉、滑石。沙拉武裡、洛坤、碧武裡府有石灰岩。素可泰、少拉武裡、那空沙旺府有大理石。叻武裡、清邁、夜豐頌府有長石、北碧、春武里府有白雲石。此外,還有葉蠟石和方解石等。寶石有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黃玉尖晶石、電氣石、鋯石、石英、翡翠等,以紅寶石和藍寶石最為著名,主要產地是佔他武裡,達叻、是剎菊、北碧和帕府,佔他武裡府的寶石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0%。[10]
泰國森林
森林總面積1440萬公頃,覆蓋率25%。
泰國鳥類
在泰國的野外,共記錄有982種鳥類存在。其中
泰國風景
3種為特有種,1種由人類引入,45種稀有或罕見。7種已在泰國絕滅的不包含在上述數字中,另有49種為全球性受威脅鳥種。下表中的屬、種依照Clements(2000)的順序;例外的位置會迦以指出;表中列出的物種來自Robson(2004),在泰國的狀況參考自Lekagul和Round(1991)。沒有指出狀況的物種為留鳥或非稀有的不完全留鳥。[11]

據1991年的估計,泰國的留鳥數量有159種;受威脅或易受威脅的候鳥數量有23種,這些威脅主要來自於森林砍伐、非法採伐、盜獵以及棲息地退化。
泰國人口
泰國人口
2014年3月,泰國總人口6450萬。全國共有30多個民族。泰族為主要民族,占人口總數的40%,其餘為佬族、華族、馬來族、高棉族,以及苗、瑤、桂、汶、克倫、撣、塞芒、沙蓋等山地民族。泰語為國語。90%以上的民眾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民眾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泰國民族
- 泰人,在全國都有分佈,佔全國人口的75%。根據其分佈地區和方言,可分為中部泰人、東北部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雖然中部泰人在政治、社會和文化方面擁有較大影響力,但人口數量並不佔優勢。根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統計,中部泰人和東北部泰人分別占人口總數的32%和30%,90年代中期,中部泰人的人口比例下降到28%,而東北部泰人依然保持在30%左右。
- 華人,在泰華人約有900萬,佔全國人口的14%,是除泰人之外最大的族群。華人大批移居泰國主要集中在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30年代。歷史上,華人的主要職業是充當中介入,他們的足跡遍佈泰國各個鄉鎮。現在,華人的主要居住地是曼谷和半島的中部地區。華人的同化程度非常高,由於20世紀之前移居泰國的華人和華泰混血大多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因此並不被計算在華人人口之中。
- 馬來人,在泰馬來人約有200萬,其中100萬聚居在泰國最南端的四府:北大年、也拉、陶公和沙敦(約佔當地人口的70%)。泰國的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日常生活都遵循伊斯蘭教規和習慣法行事。特別是在北大年、也拉、陶公三府的馬來人,大多不會講泰語,保持著傳統的馬來文化。
- 高棉人,泰國境內的高棉人可分為兩類:古老居民和新近移民。主要分佈在與寮國和柬埔寨接壤的泰國東北部和東南部幾府。15世紀時,高棉王國西部的大部分地區臣屬於阿瑜陀耶王朝,當此地併入泰國版圖後,許多高棉人依然居住在那裡。他們的同化程度也非常高,主要講泰語,或將泰語作為第一語言。宗教信仰幾乎與泰人相同。20世紀70年代,由於柬埔寨爆發曠日持久的內戰,幾十萬高棉人越過泰柬邊界進入泰國。這些新移民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據統計,80年代時泰國境內的高棉人約有60—80萬。[12]
泰國國家象徵
泰國國旗
泰國國旗(泰語:ธงไตรรงค์,三色旗的意思)是一面三色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紅-白-藍
泰國國旗
-白-紅五條橫帶組成,藍帶比紅白頻寬一倍。上下方為紅色,藍色居中,藍色上下方為白色。藍色寬度相等於兩個紅色或兩個白色長方形的寬度。紅色代表民族和象徵各族人民的力量與獻身精神。泰國以佛教為國教,白色代表宗教,象徵宗教的純潔。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國王是至高無上的,藍色代表王室。藍色居中象徵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純潔的宗教之中。

泰國國徽
圖案是一隻大鵬鳥,鳥背上蹲坐著那萊王。傳說中大鵬鳥是一種帶有雙翼的神靈,那萊王是傳說中的守護
泰國國徽
神。

泰國國歌
泰國國歌為《泰王國歌》長1:06分鐘。每天8:00與18:00,在泰王國所有公園、學校、電臺都要演奏《泰王國
歌》,從無例外。聽到她,每個人都必須立即面向國旗肅立,併除下帽子以示敬意。嚴格來說,泰國警方對任何對國歌、國旗或王室成員不敬之人等都要立即進行逮捕,無論他或她的國籍。

泰國國花金鍊花(11張)
歌詞:全泰之民,血肉相連,泰之寸土,全民必衛,歷來無異,同德同心,弗怠弗懈,平和安寧,國人所愛,倘有戰事,我等無懼。獨立主權,誓死捍衛,為國作戰,淌盡鮮血,在所不惜,以驕傲和勝利,獻給我們的祖國,萬歲!
泰國政治
泰國政體
泰王國憲法規定:泰王國是以國王為國家元首的民主體制國家。
泰國憲法
現行憲法於2007年8月24日經普密蓬國王御準生效。分為總章、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基本國策、議會、內閣、法院、權力監督、地方行政等15章309款。[13]
但在2014年5月22日因泰國軍方宣佈軍事政變後暫停。[14]
泰國議會
主詞條:泰國國會
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實行上、下兩院制。上議院議員150人,其中76人直選產生,74人遴選產生,任期六年。下議院議員500人,任期四年。最新一屆下議院於2011年8月組成,2013年12月解散。上議院於2008年3月組成。
泰國司法
屬大陸法系,以成文法作為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司法系統由憲法法院、司法
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

泰國風光集萃(20張)
憲法法院主要職能是對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以簡單多數裁決。由1名院長及14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上議長提名呈國王批准,任期九年。
行政法院主要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行政法院分為最高行政法院和初級行政法院兩級,並設有由最高行政法院院長和9名專家組成的行政司法委員會。最高行政法院院長任命須經行政司法委員會及上議院同意,由總理提名呈國王批准。
軍事法院主要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
司法法院主要審理不屬於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分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和初審法院三級,並設有專門的從政人員刑事廳。另設有司法委員會,由最高法院院長和12名分別來自三級法院的法官代表組成,負責各級法官任免、晉升、加薪和懲戒等事項。司法法院下設祕書處,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泰國政黨
截至2011年3月,共有49個政黨在選舉委員會登記註冊。主要政黨有:
- 為泰黨:2007年9月20日成立。黨首乍魯蓬·榮素旺,黨中央常委、總書記胡云輝,祕書長普坦·衛差亞猜,常委31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262名。在全國設有5個支部,黨員23778人。
- 泰國民主黨:1946年4月6日成立。黨首阿披實·威差奇瓦,祕書長察倫猜·希歐,執委19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160名。在全國設有176個支部,黨員287.3萬人。
- 自豪泰黨:2008年11月5日成立。黨首披帕·頗沃拉蓬,祕書長蓬提瓦·納卡塞(女),執委12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34名。在全國設有5個支部,黨員36370人。
- 泰國發展黨:2008年4月18日成立。黨首提拉·翁薩姆,祕書長潘貼·素裡薩廷,執委11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19人。在全國設有6個支部,黨員14957人。
- 為國發展黨:2007年10月3日成立。黨首宛納勒·參努軍,祕書長巴帕·林巴攀。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7名。在全國設有8個支部,黨員9416人。
- 春府力量黨:2011年5月4日成立。黨首曹·瑪尼翁,祕書長比蘭迪魯·吉達探。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7名。
- 祖國黨:2008年11月3日成立。黨首頌提·汶亞拉格林,祕書長曼·帕塔諾泰,執委15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2名。在全國設有5個支部,黨員7760人。
- 大眾黨:1998年2月10日成立。黨首阿披勒·西里納溫,祕書長派訕·蒙恩。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1名。黨員110萬。
- 新民主黨:2011年4月21日成立。黨首素拉廷·披贊,祕書長威蒙·訕瑪諾。執委9人。在上屆國會中擁有下議員1名。[13]
泰國政要
主詞條:泰國國王、泰國總理
現任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出生於1952年7月28日,現年64歲,是已故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和詩麗吉王后唯一的兒子。2016年12月1日,在泰國曼谷律實宮,王儲哇集拉隆功參加儀式,正式登基成為泰國新國王拉瑪十世。[4]
現任總理:巴育·詹歐差,出生於1954年3月21日。2014年5月,泰國軍事政變,陸軍司令巴育擔任代理總理[15]
。2014年8月25日,時任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已故)簽署御令,正式任命“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主席、陸軍司令巴育為泰國第29任總理。
泰國軍事
泰國軍力
泰國武裝力量正式名稱為“泰國皇家軍隊”,由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構成。
自19世紀中葉起,泰國即仿效西方建立新式陸、海軍,1915年建立空軍。泰王國憲法規定:“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國家安全委員會
泰國軍人
為最高國防決策機構,隸屬內閣,總理兼任主席。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負責制定和實施國防政策和計劃。國防委員會為最高國防諮詢機構,隸屬國防部,國防部長兼任主席。最高司令部為軍隊最高指揮機構,下設陸海空三個軍種司令部,直接指揮和協調三軍行動。”泰國目前是南海地區唯一部署航母的國家,武備精良,在東南亞地區擁有比較強大的軍力。

雖然皇家軍隊效忠於泰國國王,但有協助民選的泰國政府以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參與社會發展、搶險救災以及禁毒的責任。近年來,泰國皇家軍隊也通過聯合國維和部隊參與了一些國際維和工作。另外,泰國軍方也素有“干政”傳統,在最近81年裡發動過18次軍事政變或未遂政變。
泰國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2年。三軍總兵力約37萬人,預備役5萬人。其中陸軍24.3萬人,分為四個軍區,轄7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特戰師、2個炮兵師等共18個師;海軍7.96萬人(包括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為1個作戰艦隊、1個陸戰隊司令部、5個海軍基地,擁有東南亞唯一的直升機航母;空軍4.71萬人,編為4個航空師、11個飛行大隊;預備役部隊建制為4個步兵師。此外還有警察18.7萬人。
泰國陸軍
泰國陸軍人數為19萬人,外加預備兵員50萬人。泰國陸軍的編成如下:4個集團軍司令部,2個軍司令部;1個騎兵師;1個裝甲師;1個炮兵師;1個高射炮兵師;1個特種作戰司令部;8個獨立步兵營;11個工兵團;1個獨立偵察團;5個航空連。
陸軍裝備如下:55輛M60A3坦克,105輛M48A5坦克,100-110輛T-69坦克,24輛T-59坦克,106輛M8坦克,144輛蠍式輕型坦克,約有150輛M41坦克留作貯備;32輛肖蘭德輪式偵察車留作的貯備;340輛M113裝甲人員輸送車,150輛康曼多輪式裝甲車,140輛85式裝甲車;20輛M109A5自行榴彈炮;344門105mm榴彈炮,143門155mm榴
彈炮;300門馱載炮;81mm、120mm迫擊炮數量不詳;60個130毫米多級火箭發射架;57mm、75mm和106mm無後坐力炮數量詳、56門“火神”自行高射炮,80門40mm高射炮,90門37mm高射炮;陶式和龍式反坦克導彈的數量不詳;I-霍克、紅眼睛等地對空導彈數量不詳;RPG-2和RPG-7火箭推進彈的數量不詳,還有其它一些輕型反坦克兵器。據報道,泰國陸軍又在訂購一批M60A3主戰坦克。數量180輛。
泰國陸軍航空兵的裝備的如下:用於聯絡和輕裝備運輸的各型飛機共106架,各種直升機共210架。據報道,還有20架貝爾212/214直升機。
泰國海軍
泰國皇家海軍有兵員6.6萬人,此外,還有預備役兵員3萬人和海防警衛隊。海軍裝備如下:1艘直升機航空母艦;8艘護衛艦,5艘小型護衛艦,1艘20000噸級綜合補給艦;4艘掃雷艇;3艘快速攻擊炮艇,6艘導彈攻擊快艇,6艘大型巡邏艇,2艘海岸巡邏艇,5艘摩托掃雷艇,6艘坦克登陸艦,2艘中型登陸艦,1艘步兵登陸艇,5艘通用登陸艇,24艘機械化登陸艇,12艘車輛人員登陸艇,3艘氣墊船。
海軍航空兵的編成和裝備如下:2個海南海上巡邏和反潛作戰中隊,裝備有7架S-2F“追捕者”反潛戰鬥機和8架貝爾212反潛直升機;1個海上巡邏和搜尋救援中隊,裝備有各性飛機15架;1個海上巡邏攻擊中隊,裝備有6架Cessna337飛機;1個通用直升機中隊,裝備有4架UH-1H直升機和5架貝爾214直升機。海軍陸戰隊有兵員2萬人,有兩個師,下轄6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和1萬棲作戰營。據報道,擬組建一個海軍陸戰隊坦克營。海軍陸戰隊主要裝備有LVTP-7履帶式人員登陸車。
泰國空軍
泰國空軍有兵員4.3萬人。空軍的編成和裝備如下:3個戰鬥機中隊,裝備有18架F-16A/B戰鬥機和37架F-5E戰鬥機;1個戰鬥機對地攻擊中隊,裝備有14架F-5A/B戰鬥機;7個反叛亂輕型攻擊中隊,裝備有各性飛機111架;1個偵察中隊,裝備有3架RF-5A偵查戰鬥機和4架偵察教練機;3個運輸機中隊,裝備有各性飛機約63架;1個要員乘坐機中隊,裝備有5架貝爾212直升機和A310-300“空中客車”;2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各性直升機94架。此外,泰國空軍裝備有各性教練機163架。各型聯絡用機50架,還有數量不詳的地空導彈和高射炮。
泰國政變
自1932年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泰國共發生大小軍事政變19次。其中主要有:
1932年6月,一批在西方受過教育的軍官和文官組成的革命團(民黨)發動政變,廢除泰國的君主專制,實行君主立憲制。
1958年10月,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沙立在已辭職的前總理他儂的支援下發動政變,接管政府。1959年2月,沙立出任總理。1963年12月沙立病逝,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他儂繼任總理。
1973年年10月,陸軍司令西瓦拉上將利用群眾力量,推翻他儂的統治,恢復議會制。
1976年10月,以國防部長、前任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沙鄂·差羅如上將為首的“改革團”發動政變,推翻了成立不久的社尼·巴莫政府。
1981年4月,以訕·集巴滴馬上將、馬儂上校等為首的“革命團”發動政變,因未獲三軍支援,政變失敗。
1985年9月,少壯派軍官集團頭目馬儂上校在一批退役軍官的支援下發動政變,十小時四十九分鐘後便被平息。
1991年2月,武裝部隊最高司令順通·空頌蓬上將在三軍總司令和警察總監的支援下發動政變,推翻了差猜·春哈旺政府。
2006年9月,陸軍司令頌提上將領導的泰國軍方聯合警方發動政變,解散由看守政府總理他信領導的內閣,成立國家管理改革委員會全權接管政權。
2014年5月,陸軍司令巴育宣佈發動軍事政變,稱為了避免更多人員傷亡以及局勢升級,軍方從看守政府手中接管權力。[16]
泰國外交
泰國國策
對外關係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重視周邊外交,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維持大國平衡。重視區域合作,2013年至2015年擔任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積極推進東盟一體化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支援東盟與中日韓合作。重視經濟外交,推動貿易自由化,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發起並推動亞洲合作對話機制,積極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世界貿易組織、東盟地區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組織活動。積極發展與穆斯林國家關係。謀求在國際維和、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及禁毒合作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13]
泰國同中國的關係
中泰是友好近鄰,兩國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雙方領導人往來頻繁,各領域交流合作廣泛、深入,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好感情。1971年7月1日,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建交後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關係全面、順利發展。2012年4月,中泰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也是東盟成員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性合作關係的國家。
1999年2月,中泰兩國在曼谷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宣告》。同年9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泰國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5月,朱鎔基總理訪問泰國。2001年8月,泰國總理他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2年9月,李鵬委員長訪問泰國。2003年2月,泰國總理他信訪華。
2003年10月,胡錦濤主席對泰國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6月,泰國總理他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7年5月,素拉育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8年6月30日至8月3日,沙馬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9年6月底,阿披實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10年11月,吳邦國委員長對泰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12年4月,英拉總理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也是她就任總理以來首次訪華。兩國簽署了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聯合宣告,將此前的戰略性合作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同年11月,溫家寶總理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發表題為《讓中泰友好之花結出新碩果》的演講,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在泰國國會發表演講。兩國發表了《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對進一步深化中泰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2年中泰雙邊貿易額接近700億美元。中國是泰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最大旅遊客源國,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二大貿易伙伴。2012年8月,中國超過馬來西亞首次成為泰國最大的旅遊客源國。中國赴泰遊客突破百萬,達到112.4萬,佔泰國入境遊客總數的10%左右。
2011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銀行在曼谷簽署了中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雙邊經貿合作
中國是泰國最大貿易伙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四大貿易伙伴。2014年中泰雙邊貿易額726.7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中國出口343億美元,同比增長4.8%,進口383.7億美元,同比下降0.4%。
2014年,泰國來華直接投資新增0.61億美 元, 同比下降87.5%。中國對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新增3.7億美元,同比下降5.6%。中國企業在泰新籤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諮詢合同額 17.8億美元,同比下降21.9%,完成營業額18.4億美元,同比增長39.4%。
1985年兩國成立部長級經貿聯委會。2003年 6月升格為副總理級。2004年7月,吳儀副總理與差瓦利副總理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首次會議。2005年9月,吳儀副總理與頌奇副總理在泰國清邁共同主 持聯委會第二次會議。2014年11月,王勇國務委員和泰國副總理比里亞通在北京共同主持聯委會第三次會議。
雙方還簽訂了《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1985 年)、《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1986年)、《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1997年)、《雙邊貨幣互換協議》(2011、2014 年)等。 2003年10月,兩國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實施蔬菜、水果零關稅安排。2004年6月,泰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09年6月,兩國簽署 《擴大和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協議》。2012年4月,兩國簽署《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2014年12月,兩國央行簽署《關於在泰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諒解備忘錄》,並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3]
泰國同歐盟關係
泰國是歐盟在東盟內的第三大貿易伙伴,2012年雙邊貿易額接近320億歐元。2013年3月6日,歐盟和泰國啟動了雙邊自貿協定談判。
泰國同東盟的關係
泰國是東盟成員國,重視迦強同東盟各國的友好合作。與除菲律賓外的其他8個東盟成員國建立了內閣聯席會議機制。積極開展與有關國家在經貿、投資、禁毒、消除貧困、打擊跨國犯罪、湄公河開發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倡建泰老柬緬越五國經濟合作戰略,推動泰馬、泰緬、泰老邊境經濟區發展。2006年4月,三江經濟戰略合作組織禽流感特別會議在曼谷召開,甘達提外長出席會議。7月,甘達提外長赴馬來西亞出席第39屆東盟外長會議、東盟與對話國外長非正式會議和第13屆東盟地區論壇。
泰國同柬埔寨的關係
泰國與柬埔寨在邊境柏威夏寺附近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爭議。柏威夏寺建於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兩國在歷史上都宣稱對該寺所屬區域擁有主權。1962年海牙國際法庭把柏威夏寺判歸柬埔寨所有,這一裁決結果在泰國引發爭議。2008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柏威夏寺為世界文化遺產,兩國有關柏威夏寺的主權爭議升級,雙方在該區域多次發生武裝衝突,互有人員傷亡。
2009年11月4日,柬埔寨宣佈正式任命流亡的泰國前總理他信為柬首相洪森和柬王國政府顧問以來,泰柬關係出現緊張。兩國於5日互相召回駐對方大使,12日又各自驅逐1名對方的外交官,27日,柬埔寨政府正式宣佈廢除與泰國政府簽署的關於修建柬埔寨68號公路的貸款協議。雙方同意避免採用武力手段解決邊境爭端。
泰國經濟
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和被認為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尼,但其201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5,390美元,在東南亞居中游位置,排在新加坡、汶萊和馬來西亞之後。截至2013年3月29日,國際儲備總值1,712億美元,金額是東南亞第二大,僅次於新加坡。該國的對外貿易量也在東南亞排名第2,次於新加坡。工業和服務業是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個主要行業,前者佔整體39.2%。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4%,低於貿易業(13.4%)和物流科技及通訊業(9.8%),建築及採礦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其他服務業包括金融、教育、酒店及餐廳等行業共佔24.9%。電信和新型服務貿易業是工業擴張和經濟競爭力的焦點。
世界銀行根據社會和發展指標,把泰國作為其中一個重大發展成功的故事。雖然人均國民總收入只有5,210美元,加上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只有第103位。根據泰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的新訂貧窮線,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從1988年的65.26%降至2011年的13.15%。2013年首季的失業率為0.7%,是世界上失業率第四低的國家,僅次於柬埔寨、摩納哥和卡達。2013年上半年主要通脹率為2.70%,而政策利率為2.50%。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泰國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復甦。
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172億美元貸款。2012年人均GDP約5390美元。
1963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12年開始第十一個五年計劃。
2012年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660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5%。
曼谷夜景

貨幣名稱:銖。
匯率(全年均價):1美元≈31.08銖。
通貨膨脹率:3.02%。
失業率:0.7%。
2014年主要經濟資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736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7%。
貨幣名稱:銖。
匯率(全年均價):1美元≈32.48銖。
通貨膨脹率:1.9%。
失業率:0.8%。[3]
泰國財政
2012年財政年度預算支出1.98萬億銖, 收入2.15萬億銖。
截至2012年底,外債1337億美元,外匯儲備1816億美元。
泰國外貿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2012年對外貿易額為444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62億美元,進口額2178億美元,分別增長3.2%和7.8%。中國、日本、東盟、美國、歐盟等是泰國重要貿易伙伴。
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整合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制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成衣、鞋、橡膠、傢俱、加工海產品及罐頭、大米、木薯等。
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品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造紙機械、鋼鐵、整合電路板、化工產品、電腦裝置及零配件、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金屬製品、飼料、水果及蔬菜等。
泰國對外投資
主要對美國、東盟、中國大陸及臺灣投資。
泰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近些年有較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泰來華直接投資新增4.8億美元,同比增長521.5%。在華投資的公司主要有:正大集團、盤谷銀行等。
泰國外商投資
1961年開始實行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外商赴泰投資。1987~1990年為外國對泰投資高峰期。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外國對泰投資大幅下降。泰政府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立法,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外資。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外國對泰直接投資132.12億美元。
泰國工業
泰國經濟結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雖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但製造
泰國曼谷榴蓮
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日益擴大。製造業已成為比重最大的產業,且成為主要出口產業之一。泰國工業化程序的一大特徵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及其相關的製造業,主要工業門類有:採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口產品由過去以農產品為主逐步轉為以工業品為主,主要出口產品有:自動資料處理機、整合電路板、汽車及零配件、成衣、鮮凍蝦、寶石和珠寶、初級化纖、大米、收音機和電視機、橡膠等;主要進口產品有:電子和工業機械、積體電路、化學品、電腦配件、鋼鐵、珠寶、金屬製品等。

泰國成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的汽車製造中心。2004年汽車產量達到93萬臺,超過2001年兩倍之多。豐田和福特是在泰國活躍的汽車製造商。汽車業擴張導致本地鋼鐵生產蓬勃。大多數車輛都建在泰國的開發和國外生產商授權的,主要是日本和韓國。泰國汽車產業利用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為它的許多產品找到銷路。八製造商,五日,美國,和印度塔塔集團,在泰國生產的皮卡車。[ 105 ]泰國是世界第二大貨車的消費者,僅次於美國。2014需要][引文,接UPS佔泰國新車銷量的42%。
泰國農業
泰國是世界上稻穀和天然橡膠最大出口國。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全國可耕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41%。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泰國漁業
泰國海域遼闊,泰國灣和安達曼海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漁業中心和漁產品集散地。泰國是世界市場主要魚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也是位於日本和中國之後的亞洲第三大海洋漁業國。
泰國服務業
旅遊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曼谷、普吉、清邁、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2012年共有2235萬外國遊客赴泰旅遊,同比增長16.2%。
泰國房地產業
2006年全國土地交易835,095起,交易額6179.3億銖。新批城市建築用地1957.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3%。
泰國電信業
2006年全國新增固定電話使用者4萬2千戶,行動電話使用者4100萬戶,同比增長分別為0.6%和28.2%。
泰國人民生活
上世紀80至90年代,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相應提高,工人最低工資和公務員的薪金多次上調,居民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狀況不斷改善。1997年金融危機後,人均國民收入一度下滑。1999年經濟逐漸復甦,人民生活水平再度提升。200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7362泰銖(約合3094美元)。
泰國物價
在百貨公司都有標準的固定價格,在大多數其它的地方需要討價還價。一般情況下,你最終的成交價格可以比原先的開價低10-40%。主要取決於您的技巧和店主的心情。但是要記住,泰國人欣賞良好的舉止和幽默感。只要有耐心和開朗的笑容,您不僅僅可以得到較好的價格,而且還會將購物當作一門藝術來享受。
泰國交通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航空運輸為主。
泰國城市夜色

鐵路:窄軌,總長4451公里,全國共47府通鐵路。
公路:全國里程共16萬公里。各府、縣都有公路相連,四通八達。
水運:湄公河和湄南河為泰國兩大水路運輸幹線。全國共有47個港口,其中海港26個,國際港口21個。廉差邦港是泰國最大的物流樞紐,集裝箱運輸量佔國內的52%。泰國重要碼頭還包括曼谷港、清盛港、清孔港和拉農港等。海運線可達中、日、美、歐和新加坡。
空運:全國共有37個機場,其中國際機場8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後,取代原先的廊曼國際機場,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共53個國家80家航空公司設有赴泰固定航線,89條國際航線可達歐、美、亞及大洋洲40多個城市,國內航線遍佈全國21個大、中城市。
泰國教育
泰國簡介
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教育為12年制,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等專科職業學校為3年制,大學一般為4年制,醫科大學為5年制。著名高等院校有:朱拉隆功大學、法政大學、農業大學、清邁大學、孔敬大學、宋卡納卡琳大學、瑪希敦大學、詩納卡琳威洛大學、易三倉大學和曼谷大學等。此外,還有蘭甘亨大學和素可泰大學等開放大學。
泰國教育行政
根據1977年修訂後公佈的教育發展規劃的精神,泰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總方針在於發展現代教育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教育民眾珍惜立憲民主原則,遵守憲法、政令、宗教傳統和泰王旨意。
全國教育行政管理機構有:(1)全國教育委員會,主管教育規劃、教育研究與教育評價。(2)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發展、國際教育活動、文化事務與宗教團體教育機構。1964年以前,教育部只主管師範教育機構而不管大學。1965年初,初等教育機構由內政部及府級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管轄,教育部也不再管理。(3)高等教育辦公室,負責全國各型別的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就中央與地方的行政權力劃分看,實行地方分權制。教育行政部門調撥教育經費給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與學校單位。大部分教育經費出自國家的預算開支。不論是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均得到政府的資助,但政府撥給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較多。
泰國教育行政區大體上分為:泰北教育地區,泰東北教育地區、泰中部教育地區、泰南部教育地區。由於各區域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區域之間的教育水平相差較大。中部地區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也比較集中,教育發達,適齡兒童入學率最高,它是泰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科學的中心。泰北區主要為山地,所以教育較落後。
泰國學制
學前教育為3~6歲;義務教育為7~13歲;中學教育為14~19歲;大學教育為20~23歲;研究生院階段為24~26歲。
學前教育機構大多數由私人投資開辦,政府只辦少數示範性的學校。中學分初中、高中兩段。在第六個教育發展五年計劃期間,將增加正規初中130所、速成初中120所。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及職業高中。在這個五年計劃期間,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就學人數將從1982年的10505600人,增至1986年的11264600人(不包括開放大學生人數)。其中,高中人數將增迦8.2%,即從1982年的2052200人增至1986年的2729500人,達到15~17歲年齡組人數的31%左右。高等學校人數將增長6%,即由1982 年的262400人增至1986年的327100人(不包括開放大學生人數),佔18~23年齡組人數的5%左右。非正規教育預計1986年將有1253000人,增長17%左右。
泰國科技
同步輻射光源研究所(SLRI)是泰國同步輻射光源的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它是在技術的蘇蘭拉里大學(SUT),在Nakhon Ratchasima,東北約300公里的曼谷。研究所,由科學技術部資助的(大多數),房子在南洋唯一的大型同步加速器。它最初是由日本SORTEC同步,後來搬到泰國,改為1.2電子伏特的操作。它為使用者提供了定期的光。
泰國文化
泰國宗教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的人信奉佛教。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係。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髮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準,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範。
泰國節日
- 國慶日:12月5日(1927年,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誕辰)
- 泰語國家日:泰國政府1999年決定把每年7月29日定為泰語國家日。
- 母親節:8月12日是泰國王后詩麗吉的生日,也是泰國的母親節。
- 農耕節:是泰國的重要節日,每年到農耕節時泰國都要在曼谷大王宮旁邊的王家田廣場舉行大典。農耕節大典始於13世紀的素可泰王朝。
- 鬼節:泰國的鬼節每年都於六月中旬在黎府舉行,非常受當地人民的重視,主要是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希望來年稻米豐收。
泰國民俗
泰國人對於不認識的長輩都習慣叫叔、伯、姑、姨、或爺爺、奶奶。同輩之間也稱兄道弟,或姐妹相稱。他們從小受家庭教育,在家庭要尊敬父母、長輩。學校培養學生尊敬老師、對高年級同學要有禮貌的風氣,教導學生敬老師猶如敬奉父母。一年一度的宋幹節,人們都習慣向自己尊敬的長輩、上級灑聖水祝福。在敬老師那天,學生要向自己的老師膜拜致敬。尊長敬師的風尚與社會提倡知恩報德的教育有關,泰國人沒有重男輕女的風氣,不少家庭生了女孩,更比生男孩高興。泰國女子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如受教育、選舉與被選舉權。
泰國飲食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
泰國美食
清淡的,和諧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泰式烹調實質上是由有幾百年歷史的東方和西方影響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泰國飲食。泰國美食的特點要根據廚師、就餐人、場合和烹飪地點情況而定,以滿足所有人的胃口。泰國烹飪最初反映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點。水生動物、植物和草藥是主要的配料。避免用大塊的肉。後來的影響使得泰國飲食中也使用相當大塊的肉。

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大塊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藥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由於受到中國影響,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自17世紀以來,烹飪方法一直受到葡萄牙、荷蘭、法國和日本的影響。在17世紀後期,葡萄牙傳教士在南美洲習慣了紅辣椒的味道,於是在泰國菜中引入了紅辣椒。
泰國曆法
泰國年曆為佛曆年,又稱泰歷年,是以釋迦牟尼去世當年度為計算基準。2012年稱佛曆年2555年。由於比耶穌誕辰早543年,拿2555年-543年=2012年。為了方便使用,紀月法則同樣。
換算方法表示:泰國的本國紀年—543= 公元年
泰國拳術
泰拳是泰國傳統民族藝術和格鬥技藝,泰拳作為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拳、腿、膝、肘四肢八體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人們口中所說的泰拳一般指現代泰拳,而並非指古代泰拳。泰拳作為一門民族藝術,與泰族傳統文化關係密切,其宗教色彩濃厚。例如入門拜師、競技禮節及拳舞儀式等等,都有宗教藝術背景。至於泰國的古典詩劇和舞蹈藝術,其中有很多動作和細節被融會於拳術之中。如多款拳術招式和拳舞拳花,追根尋源,肯定是戲劇和舞蹈藝術。由此看來,泰拳被視為泰國的民族藝術絕非牽強,實屬極具代表性的技藝。
泰國媒體
媒體以私營為主,按市場規則運作。泰文媒體是主流媒體,英文、華文媒體居輔助地位。主要泰文報紙有《民意報》、《泰叻報》、《經理報》、《每日新聞》等。主要華文報紙有《新中原報》、《中華日報》、《星暹日報》、《亞洲日報》、《京華中原》和《世界日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曼谷郵報》、《民族報》等。
有230多家廣播電臺,其中由政府民眾聯絡廳管理的有59家。泰國廣播電臺為國家電臺,設有國外部,用泰、英、法、中、馬來、越、老、柬、緬、日等語言廣播。
無線電視臺共6家,都設在曼谷,大部分電視節目通過衛星轉播。地方有線電視公司86家。電視網覆蓋全國。
泰國旅遊
泰國是佛教之邦,以其多變的景緻及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許多旅遊者度假計劃中的獨特選擇。

泰國人文景觀(4張)
泰國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國”、“大象之國”、“微笑之國”等稱譽。
泰國廟宇林立的千佛之國,信仰為上的微笑之國;擁有海島、美食和獨特的文化,這是一個天生的旅遊國度。[2]
泰國旅遊資源豐富,有500多個景點,主要旅遊點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邁和帕塔亞外,清萊、華欣、蘇梅島等一批新的旅遊點發展較快。吸引著眾多外國遊客。
泰國曼谷泰國大王宮
曼谷泰國大王宮又稱故宮,是泰國曼谷王朝一世王至八世王的王宮。大王宮的總面積為21.84萬平方米,位於首都曼谷市中心,依偎在湄南河畔,是曼谷市內最為壯觀的古建築群。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帕普塔育華朱拉洛登開始興建大王宮。1784年第一座宮殿阿瑪林宮建成,拉瑪一世即遷入宮內主持政事。以後歷代君主集泰國建築藝術之精華,不斷擴建大王宮,裝飾也日益巨集雄華麗,使其達到了現存的規模。大王宮四周築有白色宮牆,高約5米,總長1900米。建築以白為主色,風格主要為暹羅式。庭園內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樹影婆娑,滿目芳菲。大王宮主要由幾個宮殿和一座寺院組成。大王宮內的寺院,即著名的玉佛寺建築群。
泰國玉佛寺
玉佛寺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建於1784年的玉佛寺是泰國大王宮的一部分,面積約佔大王宮的1/4。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寺內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經閣、鐘樓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體建築,大殿正中的神龕裡供奉著被泰國視為國寶的玉佛像。玉佛高66釐米,闊48釐米,是由一整塊碧玉雕刻而成。每當換季時節,泰國國王都親自為玉佛更衣,以保國泰民安。每當泰國內閣更迭之際,新政府的全體閣員都要在玉佛寺向國王宣誓就職。每年5月農耕節時,國王還要在這裡舉行宗教儀式,祈禱豐收。寺內四周有長約一公里的壁畫長廊,上面繪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學《羅摩衍那》史詩為題材的精美彩色連環畫,並附有泰文譯詩。玉佛寺內的幾塊大瓷屏風上彩繪著中國《三國演義》的故事。
泰國普吉島

泰國芭堤雅

另外清邁也是一個值得去旅遊的地方!古城安靜舒適。每個星期天都有夜市,夜市所賣的東西非常便宜!
泰國皮皮島
皮皮島位於泰國普吉島東南約20公里處,是由兩個主要島嶼(北部的大皮皮島和南部的小皮皮島)組成的姐妹島。柔軟潔白的沙灘,寧靜碧藍的海水,鬼斧神工的天然洞穴,未受汙染的自然風貌,使得她從普吉島周圍的30餘個離島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炙手可熱的度假勝地之一。
泰國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泰國共有5處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3處:素可泰及鄰近歷史文化城市,班清考古遺址,阿瑜陀耶歷史公園。自然遺產2處:考艾國家公園,通艾會卡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泰國人妖
人妖(泰語叫:GRATEAI。英語:lady-boy)主要指的是專事表演的從小服用雌性激素而發育的男性。其中
部分是變性人,而大部分仍然是“男人”,只是胸部隆起,腰肢纖細,完全喪失了生育能力(仍然能夠射精),大多人妖都很漂亮,唯一外表上和女性區別是通常手腳較大,並可通過聲音鑑別。這一類人多集中在泰國,我們稱之為“人妖”。在泰國,有“不看人妖就等於沒有到泰國”的說法。泰國人妖主要集中在芭堤雅和普吉島附近一帶。針對該問題所帶來的爭議,泰國政府於2008年宣佈禁止醫院和診所進行“人妖”手術。

泰國人妖(6張)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泰國國家概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2. 泰國簡介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4-06-8]
- 3. 泰國國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引用日期2017-07-06]
- 4. 泰國新國王正式登基 肩負哪些使命 .新華網.2016-12-02[引用日期2016-12-03]
- 5. 泰國GDP、人口 .世界銀行[引用日期2017-07-06]
- 6. 走進素可泰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6-17]
- 7. 大城府歷史介紹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6-17]
- 8. 泰國衛星地圖 .八九網[引用日期2017-04-3]
- 9. 泰國 .鳥類網[引用日期2014-06-17]
- 10. 泰國礦產資源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4-06-16]
- 11. Thailand Population 2014 .World Population Review[引用日期2015-07-10]
- 12. 泰國民族構成 .中國民族宗教網[引用日期2015-04-30]
- 13. 泰國國家概況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14. 泰國軍方宣佈暫停實施2007年全國憲法 .網易[引用日期2014-05-30]
- 15. 泰國軍事政變 陸軍司令巴育擔任代理總理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16. 泰國曆史上發生過的軍事政變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6-17]
- 17. 安達曼海珍珠 東南亞的旅遊勝地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5-30]
- 18. 探訪泰國著名度假勝地芭提雅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4-05-30]
詞條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