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
編輯 鎖定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1]
。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3]
。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4]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5]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6-7]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8]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
。
-
人物關係有錯誤2349010 已反饋
-
有錯誤3045041 已反饋
-
有錯誤3962565 已反饋
-
有錯誤12726186 已反饋
-
有錯誤7275551 已反饋
-
有錯誤361783 已反饋
-
有錯誤642539 已反饋
-
糾錯關閉糾錯
- 中文名
- 查良鏞
- 外文名
- Louis Cha
- 別 名
- 金庸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浙江省海寧市
- 出生日期
- 1924年3月10日(農曆二月初六)
- 職 業
- 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
- 畢業院校
- 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劍橋大學
- 主要成就
-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勳銜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
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香港大紫荊勳章 展開- 主要成就
-
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勳銜
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銜
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
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
香港大紫荊勳章
香港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收起
- 代表作品
-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 等
- 地 位
- 華人武俠小說家泰山北斗
- 血 型
- o型
金庸人物經歷
金庸出自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寧縣袁花鎮,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出生於農歷甲子年二月初六(公元1924年3月10日)[2]
。
1929年5月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
1936年入嘉興一中讀初中,離開家鄉[2]
。
1937年日軍入侵,因戰事而隨學校輾轉餘杭、臨安、麗水等地,後1938年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
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他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型別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收效不凡。
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2]
。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學畢業,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

金庸(3張)
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
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後併入華東政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9]
。
1948年畢業並調往香港分社[10]
。
1950年曾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職,後重入《大公報》。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期間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而後總編輯羅孚安排查與樑寫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梁羽生編寫《龍虎鬥京華》,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寫《書劍恩仇錄》,引起轟動,頓時金樑齊名。
1953年至1958年期間,他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其中《絕代佳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金章獎。同年與導演合作過兩部電影,與程步高合導《有女懷春》及胡小峰合導《王老虎搶親》。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還為電影歌曲填詞[10]
。
1956年,與同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和百劍堂主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隨筆,給“新派武俠”留下了一段歷史見證。[11]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
、《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12]
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金庸(4張)
1973年春,金庸應臺灣地方政府之邀前往臺灣,並與蔣經國見面會談。文革結束後,金庸在1981年與1984年來到中國大陸訪問,並先後在北京與鄧小平和胡耀邦會談。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金庸作為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1985年至1989年,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88年,金庸與查濟民提出了“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主流方案)。[13]
1989年金庸去基本法草委、諮委職務,結束了從政生涯。同年在《明報》創辦三十年慶祝茶會上宣佈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集團董事長。
1970年至1989年期間,金庸擔任香港廉政公署市民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
1991年1月23日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
金庸漫畫
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明報集團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億元,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他在1991年的《資本雜誌》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譽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1991年明報企業上市,金庸任董事長並簽訂三年服務合約,與于品海達成協議由智才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4]

1993年兩會期間赴北京訪問,並獲江澤民接見。同年4月宣佈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更將明報集團售予于品海,宣佈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週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圖書館落成後再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鬆書舍”,供個人藏書、寫作和與文友交往雅集之用。[14]
1995年,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15]
1996年秋當“雲鬆書舍”落成後,金庸改變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資興建的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新旅遊景點,內藏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16]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17]
2010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8]
2011年,國立清華大學授予金庸名譽博士學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壽,於是各個領域紛紛為金庸先生慶生,有武俠迷手抄840萬字賀壽。
2015年,金庸授權北京市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將《鹿鼎記》改編為評書,由“連派評書”唯一繼承人連麗如及其弟子播講。[19]
2016年3月,金庸過92歲壽辰,馬雲帶領淘寶眾籌祝壽。[20]
12月,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21]
金庸個人生活
金庸感情婚姻
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後離婚,1953年再娶
,第二任妻子名為朱玫,新聞記者出身,生二子二女。[22]

1976年,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年的林樂怡為妻,金庸迷稱秀麗嫻雅的林樂怡為“小龍女”,二人一直恩愛至今。
金庸家庭情況
金庸共有四個子女,兩男兩女。[23]
長子 | 查傳俠 | 19歲為情自縊 |
次子 | 查傳倜 | 最像金庸 |
大女兒 | 查傳詩 | 小龍女原型 |
小女兒 | 查傳訥 | 從樹仁書院畢業 |
金庸親屬名人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錚)
姑父:蔣百里
表姐:蔣英(錢學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瓊瑤
金庸作品評價
對傳統武俠小說的繼承與發展
金庸武俠小說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無可比肩的暢銷書,其在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掀起學術界對其進行研究的熱潮。在21世紀,對金庸武俠小說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問其廣泛流行的根源,闡述和歸納其特有的藝術特徵,正確評價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把握當下文壇的創作及評價趨向,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金庸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對傳統武俠小說的昇華和超越。[24]
金庸主要作品
金庸小說作品
作品名稱 | 備註 |
《書劍恩仇錄》 | 1955年 |
《碧血劍》 | 1956年 |
《射鵰英雄傳》 | 1957年—1959年 |
《雪山飛狐》 | 1959年 |
《神鵰俠侶》 | 1959年—1961年 |
《飛狐外傳》 | 1960年—1961年 |
《白馬嘯西風》 |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倚天屠龍記》 | 1961年 |
《鴛鴦刀》 |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
《連城訣》 | 1963年,又名《素心劍》 |
《天龍八部》 | 1963年—1966年 |
《俠客行》 | 1965年 |
《笑傲江湖》 | 1967年 |
《鹿鼎記》 | 1969年—1972年 |
《越女劍》 |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
金庸其他作品
作品名稱 | 備註 |
《袁崇煥評傳》 | 附於《碧血劍》之後 |
《三十三劍客圖》 | 附於《俠客行》之後 |
《成吉思汗家族》 |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
《關於“全真教”》 | 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
《易經·陰陽與術數》 | 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 |
《陳世驤先生書函》 | 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 | 附於《鹿鼎記》之後 |
金庸改編影視
電影
影片名稱 | 上映年份 | 製片方 | 導演 | 主要演員 |
飛狐外傳 | 1980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錢小豪,黃敏儀,郭追,鹿峰,江生 |
1984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劉仕裕 | 黃日華,惠英紅,戴良純,萬梓良,樑家仁 | |
1993年 | 嘉禾電影公司 | 潘文傑 | 黎明,李嘉欣,張敏,盧偉義 | |
雪山飛狐 | 1964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江漢,歐嘉慧,上官玉 |
連城訣 | 1980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牟敦芾 | 吳元俊,白彪,廖麗玲 |
天龍八部 | 1977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鮑學禮 | 李修賢,恬妮,林珍奇 |
1982年 | 新世紀電影公司 | 蕭笙 | 徐少強,湯鎮業,黃日華 | |
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 1994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錢永強 | 林青霞,鞏俐 |
射鵰英雄傳 | 1958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胡鵬 | 曹達華,容小意 |
1977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傅聲,恬妞,李藝民 | |
東成西就 | 1993年 | 澤東電影公司 | 劉鎮偉 | 張國榮,梁朝偉 |
東邪西毒 | 1994年 | 學者電影公司 | 王家衛 | 張國榮,梁家輝 |
鹿鼎記 | 1983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華山 | 汪禹,劉家輝 |
1992年 | 寰亞電影公司 | 王晶 | 周星馳,溫兆倫 | |
笑傲江湖 | 1978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孫仲 | 汪禹,施思 |
1990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胡金銓 | 許冠傑,葉童,張敏 | |
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 | 1992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程小東 | 李連杰,林青霞,關之琳,李嘉欣 |
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 1993年 | 金公主電影公司 | 程小東 | 林青霞,王祖賢 |
書劍恩仇錄 | 1960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晨風 | 張瑛,紫羅蓮,容小意 |
1981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狄龍,白彪 | |
1987年 | 銀都機構 | 許鞍華 | 張多福,劉佳,阿依努爾 | |
神鵰俠侶 | 1960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謝賢,南紅 |
楊過與小龍女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傅聲,郭追,黃淑儀 |
1983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華山 | 張國榮,翁靜晶 | |
《古墓奇緣》、《襄陽風雲》、
《十六年之約》
| 2003年 | 香港無線 | ||
俠客行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郭追,文雪兒 |
倚天屠龍記 | 1963年 | 豪華電影公司 | 張瑛 | 張瑛,白燕 |
1965年 | 揚子江電影公司 | 楊工良 | 林家聲,陳好逑,陳寶珠 | |
1978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爾冬升,井莉,餘安安 | |
魔殿屠龍 | 1984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楚原 | 爾冬升,萬梓良,鐘楚紅 |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 1993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王晶 | 李連杰,張敏,黎姿 |
碧血劍 | 1958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晨風 | 曹達華,上官筠慧,陳翠屏 |
1981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張徹 | 郭追 ,文雪兒,龍天翔 | |
新碧血劍 | 1993年 | 永盛電影公司 | 張海靖 | 元彪,張敏,李修賢 |
鴛鴦刀 | 1961年 | 峨嵋電影公司 | 李化 | 林鳳,周驄 |
1982年 | 邵氏電影公司 | 魯俊谷 | 惠英紅,孟元文 |
電視劇
劇名 | 上映年份 | 製片方 | 導演 | 主要演員 |
雪山飛狐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衛子云,白彪,米雪,李通明 | |
1985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呂良偉,謝賢,周秀蘭,曾華倩 | |
1991年 | 臺灣台視 | 李朝永 | 孟飛,龔慈恩,伍宇娟 | |
1999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陳錦鴻,黃日華,佘詩曼,劉曉彤 | |
2007年 | 香港佳藝電視臺 | 王晶 | 聶遠,黃秋生,朱茵,鍾欣桐,安以軒 | |
連城訣 | 1989年 | 香港無線 | 邱家雄 / 鄭兆強 | 郭晉安,黎美嫻,謝寧 |
2004年 | 中國大陸 | 王新民 | 吳樾,何美鈿,舒暢 | |
天龍八部 | 1982年 | 香港無線 | 蕭笙 | 樑家仁,湯鎮業,黃日華 |
1990年 | 臺灣中視 | 劉俊傑 | 惠天賜,關禮傑 | |
1997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黃日華,陳浩民,樊少皇 | |
2003年 | 中國大陸 | 周曉文 | 胡軍,林志穎,高虎 | |
2013年 | 中國大陸 | 賴水清 | 鍾漢良,金起範,韓棟 | |
射鵰英雄傳 | 1976年 | 香港佳視 | 蕭笙 | 白彪,米雪,樑小龍 |
1983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 | |
1988年 | 臺灣中視 | 李朝永 | 黃文豪,陳玉蓮,潘巨集彬 | |
1994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張智霖,朱茵,羅嘉良 | |
2003年 | 大陸 | 于敏 | 李亞鵬、周迅 | |
2008年 | 大陸 | 李國立 | 胡歌、林依晨 | |
2017年 | 大陸 | 蔣家駿 | 楊旭文、李一桐 | |
中神通王重陽 | 1992年 | 香港無線 | 潘嘉德 | 鄭伊健,樑藝齡 |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 1993年 | 香港無線 | 潘嘉德 | 張智霖,姜大衛,樑藝齡 |
白馬嘯西風 | 1979年 | 香港麗的 | 楊盼盼 | |
鹿鼎記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文雪兒,程思俊 | |
1984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梁朝偉,劉德華 | |
1984年 | 臺灣中視 | 周遊 | 李小飛,周紹棟 | |
1998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陳小春,馬浚偉 | |
2000年 | 臺灣華視 | 王晶 | 張衛健,譚耀文 | |
2008年 | 大陸 | 于敏 | 黃曉明,鍾漢良 | |
2014年 | 大陸 | 賴水清 | 韓棟,魏千翔 | |
笑傲江湖 | 1984年 | 香港無線 | 李鼎倫 | 周潤發,陳秀珠,戚美珍 |
1985年 | 臺灣台視 | 劉立立 | 樑家仁,劉雪華,應採靈 | |
1996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呂頌賢,樑藝齡,陳少霞 | |
2000年 | 臺灣中視 | 賴水清 | 任賢齊,袁詠儀,陳德容 | |
2000年 | 新加坡 | 霍志揩 | 馬景濤,范文芳,李錦梅 | |
2001年 | 大陸 | 黃健中 | 李亞鵬,許晴,苗乙乙 | |
2013年 | 大陸 | 胡意涓 | 霍建華,袁姍姍,楊蓉,陳喬恩 | |
書劍恩仇錄 | 1976年 | 香港無線 | 鄭少秋,汪明荃,餘安安 | |
1984年 | 臺灣台視 | 遊天龍,森森,楊麗音 | ||
1987年 | 香港無線 | 許鞍華 | 彭文堅,任達華,羅慧娟,樑藝齡 | |
1992年 | 臺灣台視 | 鞠覺亮 | 何家勁,沈孟生,劉雪華,傅娟 | |
1994年 | 大陸 | 黃海冰,王衛國,王菁華,楊雅娜 | ||
2002年 | 大陸 | 衛翰韜 、黃偉明、馮柏源等
| 趙文卓,陳昭榮,關詠荷,顏穎 | |
2009年 | 大陸 | 譚友業、溫偉基、何振華 | 喬振宇,鄭少秋,周麗淇,穎兒 | |
神鵰俠侶 | 1976年 | 香港佳視 | 蕭笙 | 羅樂林,李通明 |
1983年 | 香港無線 | 蕭笙 | 劉德華,陳玉蓮 | |
1984年 | 臺灣台視 | 何東興 | 孟飛,潘迎紫 | |
1995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古天樂,李若彤 | |
1998年 | 新加坡 | 馬玉輝 | 李銘順,范文芳 | |
1998年 | 臺灣台視 | 賴水清 | 任賢齊,吳倩蓮 | |
2006年 | 大陸 | 于敏 | 黃曉明,劉亦菲 | |
2014年 | 大陸 | 李慧珠 | 陳曉,陳妍希 | |
俠客行 | 1985年 | 臺灣華視 | 莫少聰 | |
1989年 | 香港無線 | 伍潤泉 | 梁朝偉,鄧萃雯 | |
2001年 | 大陸 | 王新民 | 吳健,周莉 | |
倚天屠龍記 | 1978年 | 香港無線 | 招振強 | 鄭少秋,汪明荃,趙雅芝 |
1984年 | 臺灣台視 | 陳明華 | 劉德凱,劉玉璞,喻可欣 | |
1986年 | 香港無線 | 王天林 | 梁朝偉,黎美嫻,鄧萃雯 | |
1994年 | 臺灣台視 | 賴水清 | 馬景濤,葉童,周海媚 | |
2001年 | 香港無線 | 莊偉建 | 吳啟華,黎姿,佘詩曼 | |
2003年 | 大陸 | 楊韜 | 蘇有朋,賈靜雯,高圓圓 | |
2009年 | 大陸 | 于敏 | 鄧超,安以軒,劉競 | |
碧血劍 | 1977年 | 香港佳視 | 陳強,文雪兒,李通明,石天 | |
1985年 | 香港無線 | 黃日華,莊靜而,毛舜筠,苗僑偉 | ||
2000年 | 香港無線 | 李添勝 | 林家棟,歐子欣,佘詩曼,江華 | |
2007年 | 大陸 | 李翰滔、趙箭 、黃祖權 | 竇智孔,黃聖依,孫菲菲,焦恩俊 | |
越女劍 | 1986年 | 香港亞視 | 王心慰 | 李賽鳳,嶽華 |
金庸創作風格
金庸的武俠小說表現出鮮明的個性。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正規化意義。[25]
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金庸獲獎記錄
世界華人盛典 |
|
香港市政局文學創作 |
|
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 |
|
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 |
|
香港政府 |
|
世界華人盛典 |
|
個人獎項 |
|
金庸人物評價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鉅子,
金庸
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創作家。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說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中國文學網評)[26]
。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黃易評)[27]
。
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鳳凰網評)[28]
。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參考資料
-
- 1. 金庸檔案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3-9]
- 2. 資料頁:金庸生平簡介及主要作品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25]
- 3. 組圖:香港四大才子只剩傳說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3-9]
- 4. 財智人物專訪于品海:冷傲背後的“收購奇人”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25]
- 5. 金庸:在江湖中寄託政治情懷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7-03-9]
- 6. 金庸受聘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搜狐[引用日期2014-10-25]
- 7. 受聘作協第七屆名譽副主席 金庸坦言非常高興 .騰訊[引用日期2014-10-25]
- 8. 金庸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搜狐[引用日期2014-10-25]
- 9. 金庸:我從沒改變的就是不講假話 .騰訊[引用日期2014-10-25]
- 10. 金庸一生:誤打誤撞寫小說自立門戶辦報紙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25]
- 11. 《三劍樓隨筆》 .騰訊[引用日期2014-10-25]
- 12. 金庸和他的《明報》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13. 新中國成立後金庸想當外交官被拒:不是黨員 .鳳凰[引用日期2014-10-25]
- 14. 嘉興一中110週年校慶 曾走出茅盾郁達夫金庸等大家 .鳳凰[引用日期2014-10-25]
- 15. 金庸眼裡的香港十年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16. 金庸捐贈書舍 變身豪華會所(圖)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25]
- 17. 金庸受聘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4-10-1]
- 18. 劍橋大學校長親自向金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圖)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25]
- 19. "鹿鼎記"將改成北京評書 連派評書唯一繼承人出演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5-06-27]
- 20. 金庸迎92歲生日 馬雲帶領淘寶眾籌祝壽! .中關村線上.2016-02-24[引用日期2016-08-19]
- 21.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名單 .中國文藝網 [引用日期2016-12-3]
- 22. 金庸回憶第一段婚姻含淚:是她背叛了我 .華夏經緯網[引用日期2014-09-30]
- 23. 金庸4子女:長子19歲為情自縊 女兒為小龍女原型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3-30]
- 24. 劉小麗.金庸武俠小說對傳統武俠小說的繼承與發展 .華中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2007-10-01
- 25. 論金庸武俠小說的創作技法 .中國文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26. 金庸小說的意識形態解讀 .中國文學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27. 黃易:金庸就像"黑洞" .東方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28. 《古龍傳奇》第1部:酒·色·劍 .鳳凰[引用日期2014-10-25]
詞條標籤: